詹 

历史来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源流二
  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源流三
  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源流四
  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源流五
  出自少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
  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庶子封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子孙以国为氏。周朝,尤其是春秋时期王族和公族子弟以封国为氏,他们的子孙又以各种方式命氏,詹文侯子孙以国或封地(邑)命氏,称为“詹氏”(见词条:詹氏和詹姓)。詹文侯在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历史上,詹姓形成了河间、渤海等郡望。因此,从这两地播迁出去的詹姓人,便以“河间衍派”、“渤海衍派”作为自己的堂号。

家族名人
  詹父
  春秋时,周大夫 。公元前702年(周桓王18年春),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詹父即詹国的詹侯。
  詹嘉
  春秋时, 晋大夫,护国大将军。公元前614年(周顷王5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詹桓伯
  春秋时,周大夫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12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颖。王使詹桓伯辞于晋。詹桓伯慷慨陈词,成语“裂冠毁冕”和“拔本塞源”即出自他“辞于晋”这段话。
  詹何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擅长术数。楚国隐者,有隐士高风,隐居河间,隐钓不仕。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的弟子,善术数,传说坐于家中,能知门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吕氏春秋》......故圣人听於无声,视於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
  詹雄
  福州(今属福建省)人,唐末诗人。工诗,与陈黯等齐名。不第而终。
  詹敦仁
  字君泽,生于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县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祖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