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山海经》载,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此外,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掌管天地万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他的后世子孙以“勾”为姓。勾姓在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的名讳,改为“句”(音不变,读勾Gōu)、“钩”等姓。
  2、出自以官名为姓(即同上“1”说)。据《路史》载,相传,远古时期少皞氏的三儿子重曾作为勾芒官,为五行神之一,为木正,主管树木。重为后代就用他的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今写作句姓。
  3、出自为避帝讳所改。南宋时,为避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Gōu)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Gǒu)姓。
  4、出自古代小数民族姓氏句龙氏所改。东汉时,南匈奴有句龙氏,入中原后逐渐汉化,遂以句(音读Gōu,古写作“勾”)为氏,称句姓。

家族名人
  勾践: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公元前四九七年-公元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仲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勾涛:字景山,宋代成都新繁人。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佑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桑仲、郭守忠攻茶务箭窠砦,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檄佑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宣抚张浚奏涛知巴州,不赴。翰林侍读学士范仲荐,召见,论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迁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阁门赐墩待班。九月,兼权中书舍人。
  勾井疆:姓句井,名疆,字子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门人。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淇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滏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封“先贤”。其后代去“句”字,改为井氏,在井氏族谱名人录中有记载。
  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