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安战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子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其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三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履前行,蒺藜着履,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译文
  大凡敌人从远道而来且士气锐盛,是以采取速战速决为有利;对于这种进攻之敌,我军应当凭恃深沟高垒,实施固守防御而不急于出兵应战,以等待敌人疲惫不堪之隙。倘若敌人制造事端来挑动我出战,也不可为其阴谋所扰而随意出动。诚如兵法所说:“实施坚守防御的部队,应像木石置于平地那样静止不动。”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从斜谷出兵进攻魏国,而扎营于渭水之南。魏国派遣大将司马懿率兵进行抵抗,其部将都主张部队前往渭水之北设阵以等待诸葛亮军,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之南,这里是必争不弃之地。”于是督率魏军渡过渭水,且背靠渭水而扎营布阵。司马懿因此而对部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个有勇气的人,当会北出武功,依托山地而向东扩展。如果他要向西而上五丈原的话,我军就平安无事了。”此时恰值一颗流星陨落于诸葛亮营垒的方向,司马懿据此推知诸葛亮一定要失败。是时,魏明帝根据诸葛亮率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的情况,一再命令司马懿要慎重战事,以等待蜀军内部的变化。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应战。诸葛亮为此又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用的头巾和发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