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皇帝以瓘之所言狂率而逐之,皇太后以天地之量隐忍包容而留之,则天下之人,必曰皇帝恭事母仪,不容小臣妄议,其孝如彼;皇太后能含宏光大,虽有狂言,不以为罪,其仁如此。两谊俱得,岂不美哉!”丁亥,诏瓘改知无为军。

  时瓘已出国门,即于门外露章辞免曰:“臣昨所进札子,请正蔡京之罪,陛下若以臣言为是,则当如臣所请;若以臣言为非,则重加贬窜,乃得允当。所有知无为军敕,不敢祗受。”诏不许辞免。

  戊子,辽主驻藕丝淀。

  己丑,复均给职田。

  冬,十月,丙申,以蔡京为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初,章惇既罢知越州,陈瓘等以为责轻,复论“惇在绍圣中置看详元祐诉理局,凡于先朝言语不顺者,加以钉足、剥皮、斩颈、拔舌之刑,其惨刻如此。看详官如安惇、蹇序辰,受大臣风谕,傅致语言,指为谤讪。考之公论,宜正典刑。”于是二人并除名,放归田里,而贬章惇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丁酉,以尚书右仆射韩忠彦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壬寅,以知枢密院事曾布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癸卯,五国诸部长贡于辽。

  辛亥,诏知荆南府杨畏提举洞霄宫。

  甲寅,辽以平州饥,复其租赋一年。

  乙卯,升端州为兴庆军节度。

  诏:“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林希,降端明殿学士,知杨州;龙图阁待制、知洪州叶祖洽,落职,依旧知洪州;龙图阁待制、知青州徐鐸,落职,知湖州。”从中丞丰稷言也。

  戊午,改知南康军龚原知寿州。

  己未,诏禁曲学偏见、妄意改作以害国事者。

  辛酉,罢平准务。

  十一月,癸亥朔,改知永兴军蔡京知江宁府。

  左正言陈祐言:“林希为中书舍人,草吕大防责词,以司马光变法之初,指名老奸,略无忌惮。苏辙试贤良,而希言辙对策之时已有异志。至于文及甫造为刘挚甘心快意之事,亦希有以启之。而罪大责轻,人望不厌。伏望重行降黜,投之闲散,以申公宪。”乙丑,诏:“希落端明殿学士,依旧大中大夫、知扬州。”

  丙寅,辽以天德军民田世荣三世同居,诏言之,令一子三班院祗候。

  丁卯,诏修《六朝宝训》。

  时议以元祐、绍圣均有所失,欲以大公至正消释朋党,帝纳其言。庚午,诏改明年元曰建中靖国。

  初,曾布密陈绍述之说,帝不能决,以问给事徐勣。勣曰:“圣意得非欲两存乎?天下之事,有是与非,朝廷之人,有邪与正,若不考其实,姑务两存,未见其可也。”

  诏:“知江宁府蔡京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从侍御史陈次升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