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

  甲午,赐蔡攸进士出身。攸,京长子也,元符中,监在京裁造院。帝时为端正,每退朝,攸适趋局,遇诸涂,必下马拱立。王问左右,知为攸,心善之,及即位,遂有宠。至是自鸿胪丞赐进士出身,拜秘书郎。

  帝锐意制作以文太平,蔡京复每为帝言:“方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帝惑其说,而制作营筑之事兴矣。至是京擢其客刘昺为大司乐,付以乐政。

  壬寅,辽主猎于木岭。

  癸卯,太白昼见。

  辽燕国王达噜卒。达噜,萧德妃所生也,妃以京戚卒。

  刘昺引蜀方士魏汉津见帝,献乐,议言:“伏羲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女娲以二寸之器名为苇籥,其乐曰光乐;黄帝以三寸之器名为咸池,其乐曰大卷。三三而九,为黄钟之律,后世因之,至唐、虞未尝易。洪水之变,乐器漂荡,禹效黄帝之法,以声为律,以身为度,用左手中指三节三寸,谓之君指,裁为宫声之管;又用第四指三节三寸,谓之臣指,裁为商声之管;又用第五指三节三寸,谓之物指,裁为羽声之管。第二种为民,为角;大指为事,为徵。民与事,君臣治之,以物养之,故不用为裁管之法。得三指,合之为九寸,即黄钟之律定矣。黄钟定,馀律从而生焉。商、周以来,皆用此法,因秦火,乐之法度尽废。汉诸儒张苍、班固之徒,惟用累黍之法,遂至差误;晋永嘉之乱,累黍之法废。隋时,牛宏用万宝常水尺,至唐室田畸及后周王朴,并用水尺之法。本朝为王朴乐声太高,令窦俨等裁损,方得律声谐和,然非古法。今欲请帝三指为法,先铸九鼎,次铸帝坐大钟,次铸四韵清声钟,次铸二十四气钟,然后均纟玄裁管,为一代之乐。”帝从之。汉津本剩员兵士,自云师事唐仙人李良,授鼎乐之法,皇祐中,与房庶俱被召至京,而黍律已成,不得伸所学而退。或谓汉津尝热设于范镇,见其制作,因掠取之,蔡京神其说,托以李良授云。然汉津晓阴阳数术,多奇中,尝语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乱矣。”

  甲辰,铸九鼎。”

  二月,丙午,以淑妃郑氏为贵妃。

  以刊定元丰役法不当,黜钱遹以下九人。

  丁未,置漏泽园。

  己酉,诏:“王珪、章惇别为一籍,如元祐党。”

  诏:“自今御后殿,许起居郎、舍人侍立。”

  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银悉输内藏。

  辛未,雨雹。

  是月,诏翰林学士张康国编类元祐臣僚章疏。

  三月,辛巳,置文绣院。

  丁亥,作圜土,以居强资贷死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