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说:“黄帝得宝鼎于宛朐,问鬼臾区。区回答说:‘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在己西年初一早晨冬至,得到天象来纪元,它是终而复始的。’于是黄帝计算未来的日子,用算策推算朔望,以后大概每二十年得初一早晨冬至,总共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升天。”公孙卿想通过所忠的关系上奏皇上,但所忠看他的书荒诞不经,疑心是他胡乱写成的,婉言谢绝说:“关于宝鼎的事,早已解决了,这书还有什么用呢?”公孙卿又托皇上的宠爱小臣奏上,皇上大为喜悦,召见公孙卿询问。公孙卿回答说:“我从申功那里得到此书,他已经死了。”皇上问:“申功是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功是齐人,和安期生有往来,亲受黄帝面教,这没有记载,只有这个鼎有记载。上面说:‘汉朝兴起,又相当于黄帝得鼎之际。汉代圣君应在高祖的孙子或曾孙。宝鼎出土时就能和神人交往,要举行封禅。以前封禅的有七十二王,只有黄帝能上泰山封禅。’申功说:汉皇帝也应上泰山封禅,上去封禅就能成仙升天。黄帝时有一万诸侯,神灵得封的占七千。天下名山有八座,而三座在蛮夷境内,五座在中国。中国的五座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和东莱山,都是黄帝时常游息和神仙相会的地方。黄帝一面作战一面学神仙的道术。恐怕百姓反对他的神仙之道,所以坚决斩杀反对鬼神的人。一百多岁后,才得与神仙相通。黄帝到雍县郊祀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号大鸿,死后葬在雍县,所以鸿家就是他的墓。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上万的神灵。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有垂着须髯的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后,群臣和后宫后妃跟着骑上龙的有七十余人,龙即飞上天去。其余的小臣不能上,都抓着龙须不放,龙须被拔落,黄帝的弓也掉下来。百姓们仰望着黄帝已经上天,就抱着弓和龙须号陶大哭,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叫做鼎湖,那张弓叫乌号。’”于是天子说:“唉!如果我能像黄帝那样,我看离开妻子像脱鞋一样容易。”于是拜公孙卿为郎官,叫他往东去,在太室山等候神仙。
皇上接着去雍县郊祀上帝,到了陇西,再西行登上空桐山,然后到甘泉。命祠官宽舒等筹建泰一祠坛,仿照薄忌泰一坛的形式,坛有三层。五帝坛环列在泰一坛的下面,各自依照它们所属方位,黄帝在西南,修筑八条鬼神通道。泰一所用的祭品,和雍地的一个畤相同,再加甜酒、枣子、干肉一类的东西,杀一头牦牛,作为俎豆牢具礼器中盛着的祭品,而五帝只有用俎豆盛着进献的祭品和甜酒,五帝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