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论篇释译: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肺脉壅滞,则从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小腿粗细不同,患侧从臀部至小腿或肿大、或短缩(跛),容易得“偏枯”。
心脉象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象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故)发生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象急疾而暴乱,是由于受到了突然的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
肾、肝、心三脏的脉象均小、急、沉(不鼓),(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的脉象,)皆当发为“瘕”。
肾和肝的脉象,均见沉脉,为“石水”;均见浮脉,为“风水”;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弦,将要发生惊厥。
肾和肝的脉象,大、急、沉,均为“疝”。心脉象搏动急疾流利(滑、急),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太阳经脉象急疾,(是受寒血凝,发)为“瘕”;太阴经脉象急疾,(是受寒气聚,发)为“疝”;少阴经脉象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经脉象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厥”。
脾脉象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患者,(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象小、缓,是痢疾患者,(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象小、搏、沉,是痢疾患者伴有便血的,若血热发烧(,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脉象都有病,又是痢疾患者伴有便血的,如果是两脏顺证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涩的痢疾患者,兼有发烧症状,预后多不良,如连续发烧七天以上则死。
胃脉象沉而应指涩,或者浮而应指大,以及心脉象小、坚、急,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若男子发病在右侧,女子发病在左侧,不能发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血衄”,身体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悬、钩、浮的,则是失血的常见脉象。
脉来喘急,突然昏厥,病名叫“暴厥”,暴厥发病时不能言语。脉来如数,得之突然受到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脉来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