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
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释译:
黄帝问道:天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统御地下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从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变化。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从而产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变化。经论说,五运递相因袭,各有一定的主治季节,到了一年终结之时,又重新开始新的轮回,我已经知道这个变化规律了。还想再听听五运和三阴三阳的结合是怎样的呢?
鬼臾区行稽首再拜大礼后回答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啊!五运和阴阳是天地自然界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自然万物的一个总纲,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生长毁灭的根本,是宇宙间无穷尽的变化所在,这些道理哪能不通晓呢?因而事物的开始发生叫做“化”,发展到极点叫做“变”,难以探测的阴阳变化叫做“神”,能够掌握和运用这种变化无边的原则的人叫做“圣”。阴阳变化的作用,在天表现为玄妙深远无穷,在人表现为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在地表现为万物的生化,物质的生化而产生五味,认识了自然规律而产生智慧,深远的宇宙空间而产生神明。神明的作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所以在天为无形之气,在地为有形之质,形和气相互感召,就能变化和产生万物。天复于上,地载于下,所以天地是万物的上下;阳升于左,阴降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