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气调而去之也。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具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
灵枢·针解篇释译:
所谓“易陈”,就是一般理论说来很容易的。“难入”,是说一般人很难明确理解其中的精微奥妙的。“粗守形”,是说一般的普通医生只知机械地拘守刺法。“上守神”,是说高明的医生能根据病人气血的虚实情况,灵活地运用补法或泻法。“神客”,是说正气与邪气交争,共留于血脉中。“神”指正气,“客”指邪气。“在门”,是说邪气能随正气出入的门户侵袭人体。“未睹其疾”,是说没有先弄清病邪在哪一经络。“恶知其原”,是说不能明确发病的原因和应取的腧穴。
“刺之微在数迟”,是说针刺的微妙,在于掌握进针出针的手法快慢。“粗守关”,是说一般的庸医只知在四肢关节处作治疗,而不知血气正气的往来盛衰情况。“上守机”,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洞察脉气的情况,随机运用补泻。“机之动不离其空”,是说气机之至,皆在骨空(腧穴)之中,了解了气血的虚实变化,就可运用疾徐的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如针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不可挂以发”,是说应细致地观察气之往来,及时运用补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气机易失就难达到预期的疗效。“扣之不发”,是说不懂得补泻的意义,往往误用手法,导致血气竭绝,而不能祛除邪气。
“知其往来”,是说懂得气在运行中有逆有顺有盛有衰。“要与之期”,是说掌握气至的时机,用针不失其时。“粗之暗者”,是说庸医昏昧无知,不懂得气行的微妙作用。“妙哉工独有之”,是说高明的医生却能完全掌握气机和用针的机制。“往者为逆”,是说邪气已去时,脉虚而小,小就叫做逆。“来者为顺”,是说正气渐来时,形气相称而脉见平和,平就叫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是说能知血气的逆顺虚实,就能毫无疑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