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歧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凡此十二邪褚,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及为痿厥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日,足外踝下,留之。

 

灵枢·口问篇释译:

 

黄帝闲居,摒开左右之人而问岐伯道;我已了解关于九针的医经,以及医经上所论述的阴阳两经、气顺气逆和手足六经的道理,我希望得到口授相传的知识。

  岐伯离开席位,拜了两拜后说:问得好啊!这些知识都是先师口授传给我的。

  黄帝说:我想听到这些口授相传的知识。

  岐伯回答说:百病的最初生成,都是由于风雨寒暑的变化,阴阳不调,喜怒无常,饮食起居不良,大惊猝恐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导致了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闭塞,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滞留,经脉虚空,血气运动紊乱,于是身体状况就不正常了。这些论述在医经上没有记载,请让我说明其中的道理。

  黄帝问:人打呵欠,是什么气导致的?

  岐伯答道:卫气白天行于阳分,夜间则行于阴分。阴主夜,夜主静卧而眠。阳主升而上,阴主降而下。因此,人在夜间将睡之时,阴气积聚于下,阳气未尽入于阴分,阳气引而上行,阴气引而下行,阴阳二气相互牵引,所以不断打呵欠。待到阳气尽入于阴分,阴气盛行,人就闭目而眠了。待到白天阴气尽入于阳而阳气盛行时,人就醒了。治疗打呵欠,应泻足少阴肾经,补足太阳膀胱经。

  黄帝问:人患呃逆,是什么气导致的?

  岐伯说:谷物进入胃里,化成胃气上注到肺里。若胃里先有寒气,与新谷气相争,寒气和谷气都滞留在胃里,新旧二气两相扰乱,胃气寒气交攻互逆,再从胃中出来而上逆,所以发生呃逆。治疗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