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黄帝曰: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少师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风从南方来,命曰旱乡;从西方来,命日白骨,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风从东方来,发屋,扬沙石,国有大灾也。正月朔日,风从东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温不风,粜贱,民不病;天寒而风,粜贵,民多病。此所谓候岁之风,残伤人者也。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
灵枢·岁露论篇释译:
黄帝问岐伯说:医经说,夏天为暑气所伤,到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疟疾的发作有一定时间。其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邪气侵入于风府,沿着脊骨两侧日渐向下移动,卫气在体内周回运行一昼夜后,就在风府处大会合,而且由次日起,每日沿脊骨下移一个骨节,所以疟疾每日发作的时间也随着向后推迟。邪气先已侵入了脊背,每当卫气运行到风府的时候,腠理就张开,腠理开邪气就乘机侵入,邪气侵入,病就发作。这就是疟疾发作时间日渐推迟的原因。卫气出离风府,每天下移一节,第二十一天下移到尾底骨,第二十二天又向上移入于脊内,流注于伏膂之脉,再循脉上行,九日而出于缺盆之中,其气行日渐向上,所以病的发作时间又逐渐提早。如邪气向内深入,逼迫五脏,并向两旁横出而连于膜原,它所行道路较远,侵入得深,运行得慢,因而疾病不能每天发作,须隔日之后,邪气蓄积,病才发作。
黄帝说:卫气每运行到风府,腠理就张开,腠理张开,邪气就侵入而病发。如果卫气每日下移一节,那它所在的部位就不是正当风府了,这又怎么解释?
岐伯说:风无常府。卫气所应和发至之处,必定会使那里的腠理张开,邪气侵入留止,就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