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灵枢·大惑论篇释译:
黄帝问岐伯说:我曾步登清冷高台,上到一半地方,回头下视,而后又伏身尽力攀登,就觉得心神惑乱。我暗自诧异,感到奇怪,于是我就时而闭上眼睛,时而睁眼观望,想使心神镇定下来。但是,惑乱之感久久不能消除,时而头晕,时而目眩。我披散着头发,长跪在地,向下俯视,过了很长时间,意乱神迷的感觉仍不停止。而突然之间,这种感觉便自行消失了。是什么气造成这种情况的呢?
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于目而形成为睛,睛的窝穴是眼,骨之精形成为瞳子,筋之精形成为黑睛,血之精形成为眼睛的赤络,气之精形成为白睛,肌肉之精形成为眼胞,包裹收拢筋、骨、血、气的精气而与眼的脉络合并,形成为目系。目系向上连属于脑,向后出于项中,所以如有邪气侵入项部,又遇上身体虚弱,邪气侵入得深,就会随目系进入脑中。邪气入脑,则头脑晕转;头脑晕转,则牵引目系,使目系紧张;目系紧张,就会两眼眩晕而有天旋地转之感。如邪气伤害了眼部精气,受到损伤的精气彼此间不能相互并合、协调,则眼部精气散乱;眼部精气散乱,就会造成视歧。所以看东西有重影出现。人的眼睛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汇合而成,营卫魂魄经常输注养护于它,它是由神气生成的。神过于劳累,就会魂魄离散,志乱意迷。瞳子黑睛法于阴,白睛赤脉法于阳,所以阴阳合聚,则目睛明亮,可以视物。眼目是心的使者,心是神的居舍,所以,如果神分精乱不能聚合,又猝然看到异乎寻常的地方,精神魂魄散而不相协调,所以就有迷惑之感。
黄帝说:我怀疑实情未必是这样。我每次去往东苑,步登清泠高台,没有不产生眩惑之感的时候,离开那里就恢复正常,难道我单单为东苑这地方劳神吗?这是多么奇怪呀!
岐伯说:不是这样。心有所喜好,神有所厌恶,喜、恶两情猝然并行相感,就会使精神紊乱,导致视觉错误,因而产生迷惑之感,待精神欲念转移之后,就又恢复正常。以上所说的现象,轻微的叫做迷,严重的叫做惑。
黄帝问:人有患健忘症的,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上部之气不足,下部之气有余,肠胃之气充实而心肺之气虚弱。心肺气虚,营卫之气就会留滞在下部肠胃的时间较长,不能够按时向上流注以输布心肺,所以容易遗忘。
黄帝问:有人容易感觉饥饿而又缺乏食欲,不喜进食,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岐伯说:阴气并合而聚于脾脏,阳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