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齐桓公死后,五个公子争相求立,竖貂与易牙等杀群吏,逐齐孝公姜昭,立齐中废公姜无诡,内讧从此扩大,竖貂也在这场政变中丧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姜潘即位,才彻底平息了竖貂引发的这场内乱,但齐国因此也丧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竖貂在自宫之前,生育有两子一女。后来竖貂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氏,称貂氏,此后遂有貂氏一族。但后裔子孙们为了避先祖之恶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雕”作为姓氏,称刁氏、雕氏,在唐朝时期有改为丁氏者。
源流五
为貂姓所改。据《风俗通》所载,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后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后来皆改为刁姓。 另据《日知录》、《复古篇》载,古代刁、雕、貂三字声同宗异,后统为刁姓。
源流六
源于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时期的百濮雕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胊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而明朝时期的广东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学大家黄佐在《广东通志·图经》中记载:“海南古有雕题国”。古郁水,即今广西右江、郁江、浔江以及广东西江。今广西东部、广东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郁南县”,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东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题国”,有学者认为应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学者认为雕题国是指今台湾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的大批南迁,蜑人逐渐失去了陆上营地,被迫长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汉人同化,逐渐上岸开垦沙田种地,成为农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愿放弃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守“以舟楫为家,捕鱼为生”的古老传统,因此在历史上曾被南下汉人视为低贱的“蜑民”。
蜑人被汉族同化之后,有以先国之名为姓氏者,称雕题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者,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余者多为巴氏、樊氏、晖氏、相氏、郑氏这五大著姓。
源流七
源于职业,出自秦、汉之际刁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刁,为秦、汉时期的一种军用品,是一种有柄的小斗(带把小铜锅),白天可供一人煮饭,夜间则用来敲击以巡更,为军旅必备器具。这种“刁”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将其柄巧妙一点可折叠,改称为“军用饭盒”罢了。制作“刁”的工匠,就称为刁工。秦始皇曾将收缴的六国兵器“冶以为刁”,毁灭六国遗民能锻兵造反的工具,来装备军队自己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