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荆浩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嗣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荆姓大约有4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湖北一带。明朝时期,荆姓人口骤减,大约有1万8干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河北等地。山西为荆姓第一大省,约占荆姓总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