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说:“昌陵靠填埋低地起高,积聚土石成为山丘,估计陵园中的别殿还要建在平地之上。从别处搬来的土不能保存幽冥中的灵魂,而外层覆盖得浅了又不牢固。役使好几万士卒、囚徒、工匠、庸夫,加上点着油脂火把夜间施工,如此取得的东山之土,几乎与粮谷同样价钱。陵墓造了好几年,全天下人都遍受劳苦。先前建的陵墓随顺自然天性,依凭原土,所处地势高阔,靠近祖辈陵墓,此前又已有十年修建的底子,还是以恢复先前的陵墓,不再征调百姓为好。”

  秋季,七月,下诏:朕的仁德之心坚守不牢,谋虑上对下情体恤不周,过于听信将作大匠解万年的“昌陵三年可成”的妄言,结果修建了五年,而中陵、司马殿门内仍尚未动工。天下虚耗,百姓疲劳,它处土壤环境破坏严重,却终还是没有建成;朕思及这一劳民伤财之害,心中感到忧伤。常言道:有了过错而不改,才是真的过错。立即停止修建昌陵,重新启用故陵,不可调动官吏和百姓,别再把天下搞得人心不宁。

  萧何的子孙后代在承袭他的酂侯爵位历程中,因无子或有罪,共五次出现过中断。高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念及萧何的功劳,则分别封许他的旁系亲属继承酂侯爵位。这一年,承袭酂侯爵位的萧何第七代孙子犯下唆使奴才杀人罪,免除死刑,以原身罚作筑城劳役。之前,皇上诏令有关部门访寻汉朝建国功臣的后代,久久未能登录清楚。

  杜邺劝说皇上:“唐尧、虞舜时期以及夏、商、周三个朝代,都分封了诸侯,用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美好目的,因而燕侯(姬奭)、齐侯(吕望)的承袭与周朝一并传续,子子相继、兄弟互接,历年不断。然而其中哪能没有涉及刑罪的?考虑到其祖上曾经竭力为国,故而其旁系亲属也借以继承功名。索迹汉朝功臣,也都是皇上亲封的世袭官爵,领受过‘山河之誓’;而百余年间,承袭封爵的人没了,他们腐朽的尸骨孤独地沉寂于墓中无人祭祀,后代子孙颠沛流离于途中,活着沦为苦役奴隶,死了却无葬身之地。以过去的境况来比照今日,很是令人悲伤。我圣明的今朝怜悯开国功臣的后代,下诏访寻他们的后代,四方闻知后欢欣鼓舞,无不与朝廷同心。然而来来去去数年未能查询得清楚。恐怕议论者不理解朝廷大义,以为空设虚言,则皇上的厚德就会被遮蔽,吝啬之名被广为传扬,便不能用来达到启发、劝导后人的作用了。虽然不能尽数落实继承之人,但可从功绩卓著的开国功臣的后代做来。”

  皇上采纳他的意见。癸卯日,封萧何第六代孙子南䜌长喜为酂侯。

  封城阳哀王刘云的弟弟刘俚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