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
黄帝说:刺经脉血液留滞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诊察血络有血液留滞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黄帝说:好。形有余、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其阳经,使邪气从内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其阳络(,使气血得以内聚)。
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
岐伯说:应当刺其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邪气就可以消散。
黄帝说:好。志有余、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则手足厥冷。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穴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
黄帝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
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邪气便会自然去了。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则发生“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则发生“炅中”(即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乱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像这样血气各离其所的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流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气虚。
黄帝说:人身的重要物质是血和气。现在先生说血并的是虚,气并的也是虚,难道没有实吗?
岐伯说:多余的就是实,缺乏的就是虚。所以气并之处则血少(,为气实血虚);血并之处则气少(,为血实气虚)。血和气各离其所不能相济,故而为虚。络脉和孙络的气血均输注于经脉,如果血与气相并,就成为实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