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表明病情虽重,但不至于死亡。
雷公问:五色所主的是什么病症?
黄帝说:青、黑色主痛,黄、赤色主热,白色主寒,这就是五色所主。
雷公问:病情的加重和病邪的将衰,如何诊断?
黄帝说:外腑内脏的疾病的加重和将衰都在脉象上显现。切按病人的脉口,脉现滑、小、紧且沉的,其病日益加重,病在五脏;人迎脉气出现大、紧且浮的,其病日益加重,病在六腑。脉口脉象浮滑的,病情日趋严重;人迎脉象沉而滑的,病情日渐减轻。脉口脉象滑且沉的,疾病日益严重,病在五脏;人迎脉象滑盛且浮的,疾病日益严重,病在六腑。脉象浮沉大小一样,与人迎和寸口脉象四季有别相悖,其病难于治愈。病在五脏,脉象沉而大的,病易治愈;脉象沉而细小的,真阴衰而病呈逆象。病在六腑,脉象浮而大的,其病容易治愈。人迎脉象盛而坚的,表明外伤于寒邪;气口脉象盛而坚的,表明内伤于饮食。
雷公问:怎样用面部气色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黄帝说:如果病人面部气色略为明亮,病轻;病人面部气色沉滞晦暗,病重。如果面部病色向上发展,表明病情日益严重;如果病色向下行,如同浮云散去,表明病将痊愈。五种病色,各自反映在面部脏腑所属的部位,有的反映在鼻两侧,即外部,是六腑的病色;有的反映在鼻中央,即内部,是五脏的病色。病色从外部向内部发展的,表明病邪从表入里;病色从内部向外部发展的,表明病邪从里出表。病生于五脏的,先治其脏,后治其腑,如果治反了,病情就日益严重;病生于六腑的,先治其表,后治其里,如果颠倒而治,病情就会日趋严重。如果脉象滑大或脉代而长的,表明病邪外侵而来,病人目有所妄见,心有所妄想,这是阳气过盛而致的病,治疗应泻阳补阴,病就会好的。
雷公问:我听说风邪是百病的根源;而厥痹之病,是寒湿之气引起,从面色上如何分辨?
黄帝说:应当观察眉间的气色,如果呈现出浮薄光泽,就是风病;如果出现沉浊晦暗之色,就是痹病;如果病色显现在下颏,就是厥病,这是一般的规律,即根据各部位的色泽来诊断疾病。
雷公问:有的人没显什么病象却突然死亡,怎样才能预知呢?
黄帝说:元气大虚,大邪之气侵入脏腑,虽然没有病象,也会突然死亡。
雷公间:病稍微好转,而病人却突然死亡,怎样才能预知呢?
黄帝说:如果赤色显现在两边颧骨上,大如拇指一般,病虽稍微好转,病人肯定会突然死亡。如果黑色显现在天庭上,大如拇指一般,肯定会不显病象而突然死亡。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