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灵枢·九针论篇释译:
黄帝说:我听你讲解九针之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还有弄不明白的地方。请问九针是怎样产生的?各自因何而得名?
岐伯说:九针之“九”,是天地间的大数,数开始于一,而终止于九。所以九针的创制,第一种针是取法于天,第二种针是取法于地,第三种针是取法于人,第四种针是取法于四时,第五种针是取法于五音,第六种针是取法于六律,第七种针是取法于七星,第八种针是取法于八风,第九种针是取法于九野。
黄帝问:将针与九这个数相应,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圣人创立天地间的数目,是从一开始而递增至九的,所以据此划分了九野。九与九相乘,九九八十一,据此而创立了黄钟的分数。以针与九数相应合,是同样的道理。
一是比象于天,天属阳,人的五脏,与天相应的是肺。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居上,是脏腑的顶盖。皮肤在最外层,内与肺脏相应合,是人的体表。所以,为治疗生于皮肤的疾病而制作了第一种针——鑱针,这种针一定要针头大,末端锋利,使它不能深刺,以防因刺得过深而阳气泄漏。
二是比象于地,人体与地土相应的是肉。所以,为治疗生于肌肉的疾病而制作了第二种针——圆针,这种针针身一定要直,末端一定要圆,使它不能损伤肌肉,损伤了肌肉会导致阳气衰竭。
三是比象于人,人赖以维持生命的,是不断运行着的血脉。所以,为治疗生于血脉的疾病而制作了第三种针——针,这种针针身一定要大,末端一定要圆,使它可以按揉脉络而不致过深地陷进肌肉,以招来正气而使邪气单独排出。
四是比象于四时,四季中的八方不正之风侵入于经络之内,就会形成久治不愈的痼症。为治疗这种疾病,所以制作了第四种针——锋针,这种针针身要圆直,末端要锋锐,使它可以泻热出血,痼疾得除。
五是比象于五音。五在从一到九的数列内,位置居中。在九宫的顺序里,一为冬至节所属的北方叶蛰宫,九为夏至节所属的南方上天宫,五为中央招摇宫,五既把阴寒的冬至与阳热的夏至分开,也把北方子与南方午分开。人体与季候节令相应合,如果体内阴与阳乖违不和,寒热相争,两气相互搏击,就会形成痈肿。为治疗这种疾病,所以制作了第五种针——铍针,这种针的尖端应如剑刃一般锋利,可以用来破痈排脓。
六是比象于六律。律吕是调和阴阳四时的,律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