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菩提。又比如鼻子闻到香气,心知好闻,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闻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假使我们闻到异性体味、食物香气,心生喜欢,即时已经落在妄想境界;如果闻到恶臭,心生厌恶,也一样已经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头尝到美味,心知可尝美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多吃它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尝,但不要心生厌恶。又比如身体碰触细滑,心知细滑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碰触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厌恶心。又比如心里想起美丽的往事,心知追忆往事,但不生起贪爱喜欢,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厌烦。乱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难,几乎都是迷失在乱想中,所以要修习禅定,不要染着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妄想心,应当无离种种贪欲,不贪爱色声香味触法,现前一念清净心,也不染着清净味,便是应无所住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如果心有住相,以为应无所住是住在一种无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所谓“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见闻觉知便被约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识便被色欲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刹那间堕入痴迷无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欲念炽盛,歌诵人间真善美,下焉者邪淫无所不用其极,上焉者诗歌文章,美术图腾,音乐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俊男美女固然赏心悦目,不必秀色可餐,乱想淫欲,无非是循业发现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则显无上正等正觉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见,也一样赏心悦目,心包太虚,无一不是如来。又比如往事回忆:儿时嬉戏、欢笑同学、初恋滋味、颠倒爱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益等等,胡思乱想,刹那间忘记正在听课,正在和亲友交谈,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务,面对着师长、亲友、客户,彼所言说断断续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散乱无明,整日如此,经年如此,终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梦如幻,历历所现皆是等正觉心。但如果以为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却住在不住相的清净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净境界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见,已经昧却“应无所住心”。所以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同样的道理,如果菩萨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很难断除饮食、男女淫欲、睡眠、嗔恨、愚痴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