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47岁,汉武帝攻打匈奴,骑都尉李陵投降。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遭宫刑。(《史记》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狱的时间中完成的)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50岁,汉武帝改元大赦。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55岁,完成了《史记》。

主要特色
精妙的叙事艺术
1.五体会通。综合前代史书中各种体例,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2.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3.追根求源,详因略果。

4.条理清晰。

精彩的人物刻画
1.平民入传。

2.个性鲜明。

3.多维透视。

4.旁现侧出。旁现侧出法,又称为“互现法”,即在一片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在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中主要写刘邦带有奇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悲壮的风格特征
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2.浓郁的悲剧气氛。

3.强烈的传奇色彩。

一、秉承先父遗志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为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

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亦见其秉先父之意。

二、继承《春秋》精神

司马迁为了继承孔子编撰《春秋》的思想,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

《春秋》的下限,到鲁哀公获麟之年,此后的史事就没有完整的史籍记载。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撰写《史记》。

然而,司马迁继承《春秋》,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