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预知人的强弱。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歇止的,说明五脏精气旺盛;脉动四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说明有一脏无气;脉动三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二脏无气;脉动二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三脏无气;脉动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四脏无气;脉动不满十次就歇止的,表明五脏精气不足,短期内就可能死亡。这是由于先通了经脉才能诊察得如此细致。所谓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歇止,是五脏正常的现象,由此可知五脏的精气。断定一个人短期内可能死亡,是依据脉象的忽快忽慢而言的。

  黄帝说:人的形体异常和正常有五种,是说这五种人,骨节有小有大,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气有滑有涩,脉有长有短,血有多有少,十二经十五络的大数,我已知道了,这都是指一般的劳动人民说的。至于那些终日肉食的王公大人,他们的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运行急滑,在用针刺的时候,快慢、深浅、多少,能和一般劳动人民一样吗?

  岐伯回答说:吃脂膏厚味的人和吃菽藿薄味的人,在针刺时,怎能一样呢?针刺之时,气滑的出针要快,气涩的出针要慢;气滑的用小针浅刺,气涩的用大针深刺;深刺的要留针,浅刺的要快出针。由此看来,针刺劳动人民要深刺并且要留针,针刺王公贵人要浅刺并且慢进针,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慓悍滑利的缘故。

  黄帝问:形气出现了有余或不足,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形气不足,病气有余,这是邪气胜于正气的表现,应当急用泻法以去其邪。形气有余,病气不足,这是外实内虚,应急用补法以扶其正。形气不足,病气不足,这是阴阳都不足了,不可用针刺治疗,若用针刺,就加重了它的不足,而导致阴阳竭、血气尽,五脏空虚,筋髓枯槁,老年人要死亡,壮年人也不易康复。如果形气有余,病气也有余,这是阴阳都有余,应当在去邪之后再调和虚实。所以说,病有余的用泻法,病不足的用补法,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在运用针刺时若不知道逆顺的道理,补泻反用,必然导致正气邪气相搏争。如实症反用补法,就会使阴阳都太盛了,胃肠邪气充满,肝肺内胀,阴阳之气互相错乱。如虚症反用泻法,就会使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胃肠衰弱无力,皮肤涩薄干瘦着骨,毛腠也因而焦枯,这就可断定接近死期了。因此说用针的关键,在于懂得调和的道理。调合了阴阳,精气就可以充沛,形气合一,使神气内藏。所以说高明的医工能够平气,一般的医工能够治脉,拙劣的医工则耗气危害生命。所以说用针不可不慎重啊!一定要审察五脏的变化,五脏之脉与病的相应情况,经络的虚实情况,皮肤的柔粗情况,然后取用适当经穴针刺就可以了。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