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于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有今山东西部。公元前四八七年为宋所灭。“郑”,公元前八○六年周宣王封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具东)。周幽王时,桓公姬友见西周将亡,把财产、部族、家属等迁到雒水之东的东虢和郐之间。桓公子武公即位后,先后攻灭郐和东虢,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公元前三七五年为韩所灭。详见本书《郑世家》。
[8]“厉”,指周厉王姬胡。他任用好利的荣夷公执政,又命令卫巫监视国人,杀死议论他的人,引起反抗。公元前八四二年“国人”发难,他逃奔彘(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事详本书《周本纪》。“幽”,指周幽王姬宫湦(一作涅)。宣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继位,他任用虢石父执政,剥削严重,再加上地震和旱灾,使人民流离夫所。又进攻六济之戎,大败。因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公元前七七一年,申侯联合曾、犬戎等攻周,他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事详本书《周本纪》。
[9]“侯伯”,诸侯之长。
[10]“九国”,指齐、楚、荆、淮南、燕、赵、梁、淮阳、代。
[11]“长沙”,汉初异姓诸侯王国,始封之王为吴芮。其地域大致相当今湖南全省,都临湘,即今长沙市。
[12]“雁门”,郡名。西汉时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太原”,郡名。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辽阳”,县名,属辽东郡,故城在今辽宁辽阳市梁水、浑水交会之处。
[13]“燕”,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相当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和辽宁东部原战国时燕国地。都蓟,故地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五年(公元前二○二年)七月,燕王臧荼反,九月,汉兵虏荼,刘邦改立太尉卢绾为燕王。十二年二月,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立皇子建为燕王。“代”,诸侯王国名。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六年,封兄喜为代王。七年,更封子如意。九年,如意徙王赵,代地属赵。十一年,分云中郡东部置定襄郡,以定襄、雁门、代、太原四郡置代国,封子恒。辖境约相当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西部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东部。都晋阳,故地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14]“常山”,山名,本名恒山,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
[15]“大行”,山脉名,亦作“太行”。在今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山西、河南边境黄河沿岸。“行”,音h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