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气不足的病。阴气不足,就会发生内热;阳气有余,就会发生外热。两热相互交合,则体热过甚,象怀着火炭似的,以致外怕绵帛,衣着不可加于身,连卧席也不能挨近,而且腠理闭而不开,汗不得出,舌焦唇枯,嗓干喉燥,饮食分辨不出味道的好坏。

  黄帝说:讲得好。怎样取穴刺治呢?

  岐伯说:取手太阴的天府穴、足太阳的大杼穴,各刺三次,再针刺足太阳中膂俞,以去除其热,补足太阴经和手太阴经,使汗外出,等到热去汗稀,病就痊愈了,其去热的效应比撤除衣服还要快。

  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说:刺节所说的解惑,你说就是完全了解调和阴阳的作用,补不足,泻有余,使虚实相互转变,但迷惑怎样解除呢?

  岐伯说:人身中了大风,血气就要偏虚,属虚的正气不足,属实的邪盛有余,四肢此轻彼重,不相协调,身体倾斜,屈曲不伸,不知东西,不辨南北,其病忽上忽下,反复不定,颠倒无常,比迷惑还要厉害。

  黄帝说:讲得好。怎样取穴治疗呢?

  岐伯说: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平调,恢复正常。运用针法象这个样子,疑惑很快就会解除。

  黄帝说:讲得好。让我把你讲的这些记录下来,藏在灵兰之室,不敢随便出示于人。

  黄帝说:我听说有刺五邪的针法,什么叫五邪?

  岐伯说:病有痈肿的,有属实的,有属虚的,有属热的,有属寒的,这就叫做五邪。

  黄帝问:怎样刺治五邪?

  岐伯说:刺治五邪的方法,不过五条:瘅热的病症应该消灭热邪,痈肿积聚的病应该使它消散,寒痹的病应该益气温通,虚邪的病应该益其阳气,实邪的病应该排除邪气。让我具体讲讲刺五邪的方法:

  凡是针刺痈邪,不可迎着痈邪的隆盛之势使用泻法,应该用和缓的方法耐心施治。如果不得脓,就应改换方法,离开固定部位进行针刺。总之,要使病邪不能定于它所滞留的地方,才可使它消散,离去。要点:各条阴经、阳经,凡通过痈毒所在部位的,应取用其本经腧穴以泻之。

  凡是针刺实邪,务求使实邪日益减小,泻其有余,就可起到补益其虚而使虚实渐趋平和的作用。在病邪往来的通路上攻击它,针刺病邪使它离去,使肌肉相附;待到邪气除尽,真气返还,就停止针刺。要点:当以针刺诸阳经的分肉间为主。

  凡针刺虚邪,是使正气日渐充实,补其不足,虚邪就不至构成危害。观察虚的所在,在气行的来路上迎接它,使远近经气尽至而不外泄;但补不可太过,补得过分则损正气。要点:针刺分肉间。

  凡针刺热邪,应使热邪发散而转凉。热邪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