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相应,其所值之日是戊寅、己丑二日。左胁与春分相应,其所值之日是乙卯日。左手与立夏相应,其所值之日是戊辰、己巳二日。胸膺、咽喉、头部与夏至相应,其所值之日是丙午日。右手与立秋相应,其所值之日是戊申、己未二日。右胁与秋分相应,其所值之日是辛酉日。右足与立冬相应,其所值之日是戊戌、己亥二日。腰尻、前后二阴与冬至相应,其所值之日是壬子日。六腑及胸膈以下的肝、脾、肾三脏与中宫相应,其大禁日是太一所在之日及各戊、己日。要懂得八个节气各当于什么方位,知道它们与人体左右上下各部相应的情况。如患痈肿病而准备治疗,不可在其所值之日进行针刺,这就是所谓天忌之日。

  形体安闲而心志劳苦,病常生于经脉,治疗这类病宜用艾灸针刺。形体劳苦而心志愉快,病常生于筋骨,治疗这类病宜用温熨引导法。形体安闲,心志也愉快,病常生于肌肉,治疗这类病宜用针和砭石。形体劳苦,心志也劳苦,病常生于咽喉食道,治疗这类病宜用甘药。形体屡次遭受惊恐,经络不能畅通,常患肢体麻木不仁病,治疗这类病宜用按摩法及饮以药酒。这就是所谓五种形志病。

  五脏气:心气失调,常患噫气症。肺气失调,常患咳嗽症。肝气失调,常患多语症。脾气失调,常患吞酸症。肾气失调,常患呵欠症。六腑气:胆气失调,容易发怒。胃气失调,常表现为气逆呕吐。大肠小肠之气失调,常表现为泄泻。膀胱功能衰弱,表现为失禁遗尿。下焦之气壅塞,水液聚积充溢,就形成水肿。

  五味:五味各有其所喜欢的走向,酸味喜趋走入肝,辛味喜趋走入肺,苦味喜趋走入心,甘味喜趋走入脾,咸味喜趋走入肾。这就是五味之所喜入。

  五并:五脏的精气相并,分别引发不同的疾病。精气并于肝,就会多忧虑;精气并于心,就会多喜笑;精气并于肺,就会多悲伤;精气并于肾,就会多惊恐;精气并于脾,就会易觉饥饿。这就是五脏的精气乘虚相并于各脏所引起的疾病。

  五恶:肝厌恶风,心厌恶热,肺厌恶寒,肾厌恶燥,脾厌恶湿。这就是五脏之气的所恶。

  五液:心脏主生汗液,肝脏主生泪液,肺脏主生涕液,肾脏主生唾液,脾脏主生涎液。这就是五液之所从生。

  五劳:长时间看视就会伤血,长时间躺卧就会伤气,长时间坐着就会伤肉,长时间站立就会伤骨,长时间行走就会伤筋。这就是五种长时劳累引发的疾病。

  五走:酸味走向筋,辛味走向气,苦味走向血,咸味走向骨,甘味走向肉。这就是五味的走向。

  五裁:病在筋,勿食酸味;病在气,勿食辛味;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