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
[16]“河”,即黄河。“济”,古四读之一。或作“泲”。据《汉书·地理志》、《水经》,其时济水自今荥阳县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至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
[17]“阿”,音ē。县名,即东阿。治所在今山东东阿西南。“甄”,县名。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
[18]“齐”,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山东中部、北部及胶东地区,都临淄,故地在今淄博市东临淄镇。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六年,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七十三县立于肥为齐王。“赵”,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邯郸、邢台、沙河等市县和隆尧、永年二县西部地区,都邯郸,故地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据《史记》、《汉书》记载,高帝四年封张耳为赵王,同年张耳死。五年,立耳子敖为赵王。九年,废张氏,徙代王刘如意王赵,兼有代地。
[19]“陈”,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20]“九疑”,山名,即九疑山,“疑”,或作“嶷”,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21]“江”,即长江。“淮”,即淮水。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北部入海。“谷”,即谷水。古获水下游流经今安徽砀山县北,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自下通称谷水,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泗”,即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东蒙山,西流至今兖州等县,折南经济宁市南鲁镇及鱼台县东,转东南经江苏沛县东,又南至徐州市东北循淤黄河东南流至清江市西南,注入淮河。
[22]“会稽”,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省中部绍兴、嵊县、诸暨、东阳间。“会”,音guì。
[23]“梁”,诸侯王国。据《史记》、《汉书》记载,汉五年(公元前二○二年)高帝许以“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春正月下令曰:“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十一年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刘恢之梁国领东、砀二郡及魏故地。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以东,永城以北,山东曹县、嘉祥以南,和安徽砀山、毫县等地区。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楚”,诸侯王国。《汉书·高帝纪》记载,汉五年春,下令曰:“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史记·荆燕世家》记载,汉六年春,“废楚王信,囚之,分其地为二国。……立刘贾以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高祖弟刘交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