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始祖宫友贤,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他是即墨宫氏,后定居东光县城东大宫家村,应该是谦公的后裔。
  礼祖的季孙诜公,生有9子10孙,先居濯村,其后裔也在第十世开始分迁。如莱阳的瓦马、泽口、栖霞的桃村等地,其宫姓都是宫诜公的后裔。
  四世祖义、智(行二、行四)分居在青山村。义祖生福德;智祖生福安,福安生大成。《东莱宫氏族谱》只记录到六世大成公一人,再其后的世系和名讳皆失考。东莱宫氏族谱重修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青山有5人参加修谱,但正文却无青山的内容。为何失传无考,我问了许多家族父老,都不知是什么原因。有《青山宫氏族谱》,重修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以宫栾之子宫文章为青山族支的第一世祖。根据总世系和命名字辈推算,宫栾在东莱宫氏族谱是第十五世祖。如果栾公是大成公的后裔,那么之间就有八世失考。
  对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乳山市志》有此记载:金末元初,宫文章由莱阳县濯村迁此立村,以山取名青山。这个记载有错误。首先,《青山宫氏族谱》清晰地记载了自文章公至现在是十五世左右,按至多30年一代人计算,文章公生活的年代是公元1550年前后,即明朝嘉靖年间时期,而市志记载的时间和人物明显不符。再次,莱阳四世祖宫义、宫智两兄弟是从濯村迁居青山的始迁祖。根据他俩的亲兄弟宫礼中进士在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的记录;又根据现在莱阳宫氏后裔多在三十世左右,以至多30年一代人往回计算,义、智二祖迁居青山的时间应在公元1190年左右。记录和计算的两个时间相符,此时是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的中期。而元朝建立于公元1279年,和1185年相距晚了近100年,时间不符,不可能是在元初。因此,青山的建村,应该是:金朝大定年间(或中期),宫义、宫智两兄弟从莱阳濯村迁此立村。此说是否正确?仅供参考。
  青山,位于山东半岛丘陵地带的中心,乳山河的源头,四面环山,一条狭窄的乳山河谷在村东委蛇而下,环境相对封闭。隐蔽而安全的环境,像一个现实中的世外桃源,保证了宫氏子孙在此安静地生息繁衍。现在,青山村有人口600多户,绝大部分是宫姓。
  青山村周围的村子,如:马石店、枣林、南马石、台上等村的宫姓,都是由青山迁入。诸往镇的口子、崖后、大龙口、二龙口、岳家、白沙滩镇的八甲等村的宫姓,大部分也是由青山迁入。
  青山宫氏,崇武偏文,尚侠仗义。村民有习武的传统,有童谣说:“青山娃娃刚会走,就会演练四门斗。”清朝最后一任大内总管、赐穿黄马褂二人之一、八卦游身连环掌正宗传人、一代武术大师宫保田,即出生在这里。宫炳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曾任陕西省石泉县知县,也是青山人。他与保田一文一武,同光共辉,成为青山宫氏一族的两颗耀眼明星。
  四世祖宫信(行五),在金朝中期与四兄长分炊后回迁文登,辞世以后葬在西老茔(文登宫氏祖茔)内,其茔碑在民国时期犹存。信祖生一子福宁。1927年,重修东莱宫氏族谱,文登的占家埠、岭上、石硼子等村有四人参加,但是正文也没有文登族支的内容。现在文登的柳林庄、岭上村、宫家庄等村子的宫姓,一部分应该是四世祖宫信既其子宫福宁的后裔;另一部分应该是始仙祖宫熙儒其他子孙的后裔。昆阳村原名宫家庄,现在虽然没有宫姓居住,但也是宫氏当年的发源地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