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纲惶惧入对,泣拜请死。帝即复纲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纲固辞,帝不许,俾出外宣谕,众又愿见种师道,诏促师道入城弹压。师道乘车而至,众褰帘视之曰;“果我公也!”始相率声喏而散。
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国公,赠司马光太师,张商英太保。除元祐学术党籍之禁。
废苑囿宫观可以与民者。
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伏阙上书。王时雍欲尽致太学诸生于狱,人人惴恐。会朝廷将用杨时为祭酒,遣聂昌诣学宣谕,然后定。昌,即山也,帝尝以其有周昌抗节之义,故改名昌。
癸卯,以著作佐郎沈晦从皇弟肃王枢使金军。
以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蔡懋罢。
乙巳,康王及宇文虚中、张邦昌还自金营。
宗望欲退师,遣韩光裔来告辞。帝遣虚中赍李纲所留割三镇诏书以往。初,金人攻城,蔡懋禁不得辄施矢石,将士积愤。及李纲复用,下令能杀敌者厚赏,众无不奋跃,金人稍有惧心。既得三镇诏书,又萧王为质,遂不俟金币数足,引兵北去。京师解严。
种师道请乘金人半济击之,帝不许。师道曰:“异日必为中国患。”御史中丞吕好问言于帝曰:“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不听。
丙午,以康王构为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
省明堂班朔布政官。
丁未,日有两珥。
戊申,赦天下。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
遣王俅使金军迎肃王。
己本,罢宰执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
诏用祖宗故事,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佥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以金人讲和,诏:“官民昔尝附金而复归本朝者,各还其乡国。”
李纲言:“澶渊之役,虽与辽人盟约,及其退也,犹遣重兵护送之,盖恐其无所忌惮,肆行掳掠故也。金人之去三日矣,初谓其以船筏渡河,今系桥济师,一日而毕。盍遣大兵用澶渊故事护送之!”帝可其请。于是分遣将士,以卒万馀数道并进,且戒诸将度便利,可击即击之。将士受命,踊跃以行。而宰相咎纲尽遣城下兵追敌,恐仓卒无措,急征诸将。已追及金人于邢、赵间,遽得还师之命,无不扼腕。比纲力争复追,而将士解体矣。
庚戌,李邦彦罢。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郎,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
辛亥,诏:“监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
宇文粹中罢知江宁府。
癸丑,种师道罢为中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