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虔诚的信徒践行着膜拜之举;又像位负重的慈父,把颠簸在外的孩子一个个找寻回家……
    十几年过去了。张锐收藏的海捞瓷碎片已达60万片之多。他成了名符其实的“海捞王”。
在收藏的过程中,相关知识的匮乏成为阻碍张锐前行的又一大拦路虎。于是,他自费到清华大学系统地学习投资与鉴赏;于是,他遍游中东、迪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进行考察;于是,他的身影出现在国内外各大艺术品博览会上……
    收敛了曾经的轻狂和莽撞的张锐,黑密的虬髯在依旧张扬着激情的同时沉淀了几分脱胎换骨的淡定。众望所归,他出任了海南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完成了从一个行伍之人到收藏家的华丽转身。

    人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张锐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倾家荡产收藏的这些价值不菲的海捞瓷是个人财产。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担当着特殊使命的守护者。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捞瓷,了解几百年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和膜拜;他要让更多的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重拾民族自豪感。
    于是,“郑和宝船海上丝绸之路体验式博物馆”的思路在张锐的脑海里逐渐成形。
如果有轮回,600年前的郑和和眼前这个叫张锐的鄂东汉子一定有着某种渊源。不然,他怎么会这么执着地想要重现当年郑和航海的壮举,而对那壮举绘声绘色的描述也只有亲临其境的人才会如此生动———
   “调动声光电等一切现代手段,借助3D影像效果,郑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劈波斩浪的恢弘场景将在600年后被完美地呈现。”张锐的眼睛熠熠生辉:“……还有海捞瓷。洁白的细沙,瓷片上晶莹的水滴是凝聚了数百年离愁的泪珠,娓娓诉说着青花的诱惑……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美呀!”
    不懂诗为何物的张锐,心里却流溢出了最美的诗句。手舞足蹈的他完全沉浸在自己勾勒的幻境之中。他要按140米*60米、高4层的原比例再现郑和宝船,并将其打造成集展览收藏、休闲互动旅游和文化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商业艺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将以“陶瓷文化”为主格调,以郑和下西洋为基础,融汇“陶瓷文化、航海史、造船史、对外经济贸易史”等优秀文化理念,深度挖掘与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利用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膜拜心理和神秘感,用土和火的低成本换来真金白银。
    “郑和宝船博物馆”除展示各种窑口和不同断代的海捞瓷,推出代表中国符号的陶瓷类海捞文饰、器形、实用品和美术品外,张锐还要采集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标本,打造世界第一的大文化品牌。他相信,将艺术与商业、旅游嫁接,必将形成最完美的板块。他理想中的这个板块将颠覆传统公园及博物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