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寻觅》


廖逊

    万万没有想到,邢增仪会找我来作序。她是位文学作品的优秀生产者,我只是个普通消费者。在海南,有许多朋友对她的作品赞口不绝,至少有两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先后向我隆重地推介过她的书。所以为本书写序的荣誉理当属于他们,可是人家增仪偏偏就抬举了我。因为,我们同属“老三届”。
    “老三届”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少年失学,上山下乡,挣扎在社会底层,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十年的蹉陀岁月,使我们的一生大打折扣,绝大多数人半生碌碌、壮志未酬,饮恨退出职场。其中个别经济宽裕的朋友,时常写些回忆录出版。这些东西不无价值,但读者不多,往往只限于熟人圈子。原因是这年头的游戏规则变了:单凭忆苦思甜绝不会有人请你坐主席台。儿孙们和我们当年一样,在内心深处只认同成功者,而增仪是的少数“老三届”中的成功者。
    要说起十七、八年前“十万人才下海南”时,她的起点并不高,后来迅速完成学业,在省黄埔同学会任副秘书长,后几年下海经商。刚有了一点积累,就发起成立我省第一支民间高雅艺术团体——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在合唱团名扬海内外几年之后,她又发起全国瞩目的“横渡琼州海峡”活动。于是咱们增仪老妹,就集高雅艺术和英雄主义两面旗帜的旗手于一身。并在此前后不久,也以资深企业家的身份进入省政协。
    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她的《一个女人的回乡日记》,那样丰富,那样的绚丽多彩,那样的离奇,同样的活了半个多世纪,我怎么就活得那么简单?使我真有几分“小学生给大学生写序”的自卑感。
    难怪有人把我比作“套中人”别里科夫!我的处世原则是:几事都要一眼看到底,然后大弃大舍,以避免无谓的损耗,确保有限的目标。这种目标与成本“双低原则”,使我活得高度理性化,永远心静如水,把大风大浪和万事万物,都当作智力游戏来对待。时常有些自鸣得意,好象别人都是自寻烦恼的傻瓜。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成功竟然伴随着巨大的代价,那就是半个多世纪平平淡淡,值得回忆的东西不多。说起人生心得,无非是把若干中外先贤的至理名言,与若干古典名著主人公的故事重新排列组合一番。没有多少个性化的体验,更谈不上什么原创。如果不是读了增仪的书,我甚至还真没有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失败。
    不错,要想领略丰富多彩的人生,寻觅人间的至真至诚,首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要像疯子一样地痴迷、颠狂,珍惜自己每一点一滴的直接体验,并沉浸其中,然后,再以一种精卫填海的精神,永不停息地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