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是善的文明,“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伪”而“害人”, “伪”君子只要不害人,就可认定他为“真”君子。

  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其善者,伪者”。伪者,修为也。每个人都有从“伪”君子到真君子的发展过程。要想当真君子,不妨从“伪”君子开始。有些“三进宫”,还洋洋得意地说:“老子三进监狱,还怕谁!”恶而吹嘘的真恶人,难道比“伪”君子可爱???所以“伪君子”不可怕,不管真君子、伪君子统统比真恶人好,一辈子的伪君子就是真君子。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理解反了,认为是“为自己”,其实应是修为自己,在古代伪、为有时是通用的,由伪到为,恰恰反映了伪君子变真君子的过程。

  《资治通鉴》有关伪君子的对话:“作之不止,即成君子”。古人此语是对上述命题的最好阐述。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什么理解反了还能长期流传,恰恰说明绝大多数人都有名利思想,它符合人性中私的一面,不可忽视,只能节欲而不能禁欲、灭欲。“只为自己、损人利己”,则真要“天诛地灭”了。还是要做好事、修为自己以利他人好。

所谓“好事”指什么?它有四层含义:
1.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而不要报酬。
2.不做坏事就是做了好事。
例如不打人、不骂人,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吸烟、不赌博,这些行为都是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3.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而要报酬(按劳分配)
4.为社会节省资源(俭)。

  例如节省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生活节俭,省下的钱用于投资,按资分配,自然得到报酬?。

  如果国家或单位、家庭给第1、2种情况也给报酬(按德分配),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做一辈子好事。

  以上解决了德的等级,就为按德分配打下了基础。当然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标准,划分德的等级。如果国家要搞按德分配,就要组织各方面专家制定详细方案。

本文中的按德分配有两种含义,
  其一:德的核心是善,按德分配就是按善分配;其二:德包括善、勤、俭,按德分配包括按善分配,按勤分配(按劳分配)、按俭分配(按资分 配)。读者可按照上下文判断按德分配属哪种含义。

(四)、按德分配与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的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德主要包括善、勤、俭三个方面,而现代文明的形成,正是对善、勤、俭的物质和精神的激励而形成,反之对善、勤、俭的物质、精神激励方面有缺失,则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德道的下滑。
  在这三方面中,善是统帅,是灵魂,缺了善,就要出现负面影响甚至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