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历史来源
  1、出自芈姓
  1973年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城遗址1号台基出土过一件青铜甬钟,铭文作:“秦王卑命,竞平王之定救秦戎”。 根据新出楚简,李零将铭文中的“竞平王”解读为春秋时期的楚平王,为楚平王的双字谥,他并进一步指出,战国时期的楚国景氏,便是源于楚平王。
  2、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也与公族有关。周敬王时,齐国国君杵臼去世,谥号为景,世称齐景公。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也姓景。 周代贵族,生前封爵位,死后有谥号。谥号是一种社会地位与精神荣誉的象征,故贵族的谥号也成为其后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时,齐国君主杵臼去世,谥号为“景”,史称齐景公,其支子即以谥号之“景”为氏,景丑、景春,为其后裔。
  3、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因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见的有帝王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复音姓氏单音化等等。还有一些少见的改姓现象,即单音姓氏复音化,以及避耻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发展史上,因音讹与省文也是常见的两种改姓现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后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应属于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关文献,有待进一步考证。
  冒姓。是改姓的一种,系因被人收养,或因母改嫁,或为赘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为曹腾收养,遂冒姓为曹。
  旁族别支
  景氏的主要渊源有二,一是黄帝一支,楚国,芈姓的后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齐景公的后裔。与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昭氏,芈姓,楚公族也,以族为氏。《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能氏,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鬻氏,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
  班氏,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
  翠氏,芈姓,楚将景翠之后。
  苗氏,源出于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
  建氏,芈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芈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任楚国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芈姓,周代楚国王族的后代。
  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
  桓氏,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
  查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
  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