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 年 [ 年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大家谈
 
姓名:守心-黄政芬
来自:112.66.59.2**
邮件:
主页:http://
[NO.21] 标题: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留言时间:2015/11/12 10:05:00
姓名:韩时衍
来自:112.66.92.1**
邮件:
主页:http://
[NO.20] 标题:戒与苦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识;
有这样一群人,
因为走向同一个方向,有缘相聚;
有这样一群人,
因为守着一份责任和使命,
坚持不懈;
他们就是一群默默付出和
奉献的善德使者们,
三年风雨,一路走来,
奏出了一部又一部用心感动生命的善德乐章!!!  
风雨同舟,善德天涯
德行天下,天下行德。

留言时间:2015/10/25 16:37:00
姓名:海南屯昌思源高中 符嘉昭
来自:112.66.92.1**
邮件:
主页:http://
[NO.19] 标题:何为文化?
何谓文化?
第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第二.无需提醒的自觉;
第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第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留言时间:2015/10/25 16:33:00
姓名:朱健衡
来自:171.34.191.**
邮件:1046776616@qq.com
主页:http://
[NO.18] 标题:关于对现代标识由文字转向图案的延伸思考
关于对现代标识由文字转向图案的延伸思考
                                 
老师课上提问为什么过去设标识设计文字为而主现在渐渐都变成了图案。有的同学回答因为直观,因为科技的提高,因为更具特色。我觉得都很对。但是我把它延伸思考了一下。以下回答仅代表个人现在观点。
在我看来,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由文字转为图像是一种思维的堕落。是一种文明的滑坡。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征——唯懒主义。因为生活速度的提高更注重所谓的“效率与精华”。造成了现在快餐式文化的盛行而忽略了文化传承的质量。大家所获得的信息、知识多半是碎片式的、不系统的。而在这种信息爆炸难以取舍的时代就会让人患上各种精神心理疾病。
那么为何文字转化为图像是一种堕落?我是这样认为的,文字作为一个文明高度抽象后得出的产物,是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传承手段之一。相比之下具象之物着更容易让人读懂,理解是因为他更符合人的现实经验而不需要思维的高度转化。到了现在成了读图时代反而更加映衬出人类思维的惰性。不愿意静心、思考。
更深地剖析。最高的文化程度是不可言。最普遍的莫过至交情侣之间一个眼神读懂对方想法。而在各类国学经典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佛学中总圣辩论到最高潮处这样描写:圣默然。而在老子道德经中更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也在私下对曾子说吾有一贯道示之。接下来孔子无言而曾子有悟。
总结,所以说越是具象表面上看上去得到的越是轻易其实是一种思维文化的堕落。

留言时间:2015/9/25 16:54:00
姓名:朱健衡
来自:171.34.191.**
邮件:1046776616@qq.com
主页:http://
[NO.17] 标题:对反对孤证的延伸思考
对反对孤证的延伸思考
                              朱健衡
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到,不要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要自己去检验,多思考。要求我们证明一个事情不能只追求孤证,要多方面考究。我认为这是很对的。这才算拥有严谨的学问态度。但是反面看来。也不能迷信考究。原因如下:1,以考究严谨态度而言,科学为最。重实证重逻辑。但是后现代科学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科学只能是趋近于真理,即所谓的逼真度,不可能达到真理。举个例子。第一种检验科学的方法认为加入在地球上抽取1千万只鸭子看都是白色的就可以得出结论:鸭子都是白色的。第二种方法则不然。提出你没办法确定一千万只鸭子之外都是白的,就算都是,你能保证它的下一代也是白的吗?实质上是对经验主义的批判与在思考。假如运用的学术上也是一样。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证据都是真实,就是保证也不能保证就是事实。甚至答案可能南辕北辙。就如同一幅拼图不到最后一块不能全览真相。2,孤证未必为错。而且可能真像已经被有心人以海量信息淹没。举个例子。假如出土一个手表,年代是唐朝大家怎么看?不合常理才是最让人反思的。


留言时间:2015/9/25 16:52:00
姓名:朱健衡
来自:171.34.191.**
邮件:1046776616@qq.com
主页:http://
[NO.16] 标题:东坡之悟,成于佛
东坡之悟,成于佛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老师说的这首诗是对设计最好的诠释。而我则对这首诗有个新的理解:其实我在看见这首诗的一瞬间,我就察觉到了两点。一点是他的逻辑¬——非常的好。这是一种精细的辩证思维。问的是琴声从哪里来?一般人思维是没那么精细的。第二点是苏东坡其实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不但如此。而且必然还是看过楞严经。号称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的楞严经。因为苏东坡的这首诗真的和楞严经一开头佛说说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的方式一模一样!!佛就是用这种方式问心在哪里.用逻辑询问出来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无处不在也错。。。。。。

留言时间:2015/9/25 16:51:00
姓名:朱健衡
来自:112.67.213.**
邮件:
主页:http://
[NO.15] 标题: 散步前言
我一直很喜欢散步这个词,它体现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更体现了人与人一种最自然最平等的状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阔论,这里是诸多灵感与思想碰撞之地。这是它的优点。缺点则在于看似过于轻松随意故而难登学术殿堂,更会被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所轻视,所讨厌。但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纵观经典学术思想似乎都与散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西方无论是“柏拉图的对话集”,还是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都很明显与散步有关系,尤其是后者更被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与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散步式学问有着另一种内在的逻辑不同于现代的“逻辑范式”。觉者释迦摩尼是散步的。游历于印度各城解说万有实相,并无侧夜难眠的苦思冥想更无长篇大论的草稿。更多的的只随缘的解答疑问。《皇帝内径》也是散步的,在《灵枢》、《素问》两大篇对话中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甚至孔老夫子也是散步的,带着学生们游历诸侯国。庄子更是在现实与梦幻中徘徊,让人不知是蝶梦周庄还是周庄梦蝶。
现代的文章更注重“范式”。但对于没接触过体系训练或长期学术研究的人来说他们的文章简直比清八股还恶心。反而散步式的文体更让人亲近、理解与接受。个人一直认为学问是自己的,但是当普及文化时就要尽量通俗化。这样看来散步是蛮不错的选择。
对于思想,我更喜欢用经验汇报这个词。汇报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还能显得谦虚些。如散财童子所说:全世界都是我的老师,就我一个是学生。谦虚一定是学问的前提,当然也一定是终点。经验尚浅,多有错误,勿怪,望斧正。
留言时间:2015/9/25 10:36:00
姓名:朱健衡
来自:112.67.213.**
邮件:1046776616qq
主页:http://
[NO.14] 标题:名人论佛教
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 
2爱因斯坦: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3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者:“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汤恩比:“能够拯救21世纪人类劫难,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和大乘佛法。” 
5方东美:“佛是大哲,佛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6罗素:“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7尼采:“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
8 孙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
9 陈独秀:“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10鲁迅:“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11章太炎:“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12梁漱溟先生,:“我今天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从来没有告诉别人,怕大家笑话,现在我要说,一个人有前生、今生、来生,我的前生是一个和尚,是一个禅宗的和尚”。 1987年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
13 恩格斯: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14马克思: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15.卡普拉:我们将会看到《华严经》这部古老的宗教经文与近代物理学的模型和理论之间有着最为惊人的相似之处。        
16方东美:佛经是世界上最美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7方东美:佛经是世界上最美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8欧阳竟无:宗教.哲学二字,原系西洋名词,译过中国来,勉强比附在佛法上面。但彼二者,意义既各殊,范围又极隘,如何能包含得此最广大的佛法?正名定辞,所以宗教.哲学二名都用不着,佛法就是佛法,佛法就称佛法。《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留言时间:2015/9/25 10:17:00
姓名:朱健衡
来自:112.67.213.**
邮件:1046776616@qq.com
主页:http://
[NO.13] 标题:名人效益
           
   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其魂。国家的灭亡不代表民族的灭亡。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那民族必然名存实亡。在西学的洗礼下当代国民意识形态开始变得极其不平衡,重西轻东,或许这是时代发展要经历的必然关卡当时必须及早纠正。我一直很赞同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的一句话,我们只需要学习西方的技术。除此之外。我们的文化、政治、经济都比他们优秀太多,他们应该学习我们。这才是真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吧。当然听到这句话也不必有过多的民族自豪感,对我们来说,那是过去式,是虚荣,是老祖宗的东西与我们目前无关。
    作为一个消极的国学提倡者,虽然完全不足以扛起重任但是依旧会努力挣扎一下为时代奉献出绵薄之力。在象牙塔里研究经典我力不从心。随缘宣扬成了唯一手段。但发现影响甚微。后来发现根本原因之一是毫无说服力。(1)你不是权威(很残酷,但是名人与你说同一句话一定效果不同)(2)毫无说服力(理由依旧同上)。于是我就逐渐走起了个人特色,借风。借科学之风,借名人之风。这就是我撰写这系列文章的初衷。越钻进去探寻国学越觉得他的伟大。伟大的超越了时代。甚至交融与各个当今学科。我主要做了科学对佛学目前的一些对比工作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原因在于科学在这个时代的主导性。借东风称为最好地方法。
    下面简单收录了一小部分数据供大家参考。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能十分出名必然有他独到的聪明。那么他们信任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能借鉴,只收录佛学部分,没能全方位探讨是精力与水平不足,见谅。(这里只收录出名到连普通人都熟悉的跨行业名人,或许这样有点功利主义吧?)


留言时间:2015/9/25 10:14:00
姓名:宋泓锡 
来自:202.100.228.2**
邮件:
主页:http://
[NO.12] 标题:从习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学习《弟子规》所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说:“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习总书记讲得太好了,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切实践行《弟子规》。一切财富、名誉、地位,都是外在表象,都是过眼云烟,最终都将随着个人的离世而归零。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载物这句话丝毫不假。为什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后能够轻松获得财富和名位?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贵重名位必定是贵重人物。
    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去爱一切人类、爱一切万物,孝敬父母,效忠家庭,忠于爱人,为社会尽责、为人类服务!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到迷茫、郁闷、烦躁或者无助的话,那就要反复学习并切实践行《弟子规》,只有《弟子规》才能让我们的内心趋于平和、平静、平淡、平稳!让我们用一颗大爱之心包容他人、爱护他人,因为他人是我们的同类!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心心相惜,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我们抛弃一切不人道、不仁义的说话与做法,永远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是缘分!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留言时间:2015/2/3 14:02:00
总计留言56首页 前页 下页 末页 第3页 共6页   转到第